延续区域内创新活力轴线形成校园中央共享带,对场地内现状水面进行拓展延伸,形成贯穿校园的线性空间活力共享绿脉。
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大疏大密、开阖有序的布局策略,在基地南北两端规划高容量建筑群,中部临山亲水区域规划低容量建筑群,绿色空间由山而启,如绿楔状嵌入校园,各组团建筑在山水环抱之中兼具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与人文学术氛围,利于促进各功能组团的空间联系与空间品质的塑造。图书馆位于共享带与主入口轴线十字交汇核心位置。表皮如同徐徐展开的垂纱帘幕,映衬出中央的知识核心。
图书馆采用馆中馆的布局模式,在藏书、阅览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交流、沟通的公共空间。图书馆中庭四层通高,周圈书架环绕,光线从天窗洒落,塑造出庄严、神圣的知识圣殿。
科技之心是多学科交流、研讨的空间,是思想碰撞的平台,造型独特、新颖,充满科技感、未来感,激活校园空间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励着学生探索无限的未知世界。
共享带西侧靠近城市干道布置行政楼、国际交流中心、食堂、体育场馆等公共职能建筑,结合滨水开放空间,形成一系列磁力锚点,激发校园公共活力,促进校园内外交互共享。